Scroll

scroll image
1981
創作源起
《寶島長春圖卷》是史博館慶祝中華民國建國 70 年而策畫繪製的水墨巨幅作品,其創作構想源自於當時何浩天館長赴歐考察時,於比利時布魯泰爾觀賞滑鐵盧戰役全圖巨作所產生的靈感。作品高達182.8公分,長達6007.7公分,以水墨繪於紙本。《寶島長春圖卷》的繪製,先由畫風相近的年輕畫家商議繪成草圖,再經張大千先生指導,完成草擬工作。民國 70 年 7 月 10 日,再於史博館國家畫廊舉行隆重的開筆儀式,由老一輩畫家張大千、黃君璧、張穀年、胡克敏等先行揮毫,其餘畫家接續完成,共歷經長達近半年的時間甫完成。其內容描繪了北起野柳金山,經臺北盆地、臺中、鹿港、阿里山、嘉南平原、高雄,南至墾丁鵝鑾鼻等臺灣自然風光與人文建設,呈現臺灣怡人美景與欣欣向榮之貌。這幅作品無論在開筆之時或後續展出,均引起極大的關注與回響,不僅是史博館極富意義的典藏品,也是近代臺灣畫壇上歷史性的創作與美談。
1981
研擬階段
 

經多次會議研討,方始定案,決定下列事項:

  1. 畫幅素材為長215尺、高6尺的國產絲絹。
  2. 作畫地點與作畫進度。
  3. 邀請畫家張大千、黃君璧、張穀年、胡克敏、姚夢谷擔任藝術指導顧問,李奇茂、范伯洪、羅芳、蘇峯男、羅振賢、蔡友為主繪畫家,史博夏美馴、劉平衡、黃永川、羅煥光協力進行。
  4. 畫作要旨需承襲歷史文化傳統真實的時代意義與高度的藝術創作。
  5. 畫作內容包含臺灣北、中、南、東部等地區之自然風光與人文建設。
 
1981.6.11
《寶島長春圖卷》正式起稿。
 
1981.7.8
初稿完成,史博人員偕同參與畫家赴臺北外雙溪摩耶精舍,請張大千指導。
1981
寫生及繪製階段
 
1981.7.10
國立歷史博物館二樓國家畫廊舉行開筆儀式。
 
1981.7.11
展開為期約7個月的繪製工作。
 
1981.7.17
首次實地觀察寫生,著重於臺北盆地四周地形與濱海公路沿岸地區、基隆港等地。
 
1981.7.24
第二次寫生,赴桃園附近山區、石門水庫、慈湖等地。
 
1981.8.5
第三次寫生,赴復興鄉、北橫等地。
 
1981.8.6
第四次寫生,為期五天,赴臺中、鹿港、北港、臺南、南橫、東部濱海公路、花蓮天祥太魯閣、長春祠、梨山、武陵農場等地。
 
1981.9.10-9.11
第五次寫生,赴蘭陽地區。
1981 - 1982
點景及染色階段
 
1981.10月底
大畫主體部分完成,已具概略形貌,開始點景工作。
 
1981.12月中
大致完成房舍點景、補景,進入染色階段。
 
1981.1月中
畫作正式完成。
 
1982.1.19
張大千自榮民總醫院請假返摩耶精舍,題寫《寶島長春圖卷》跋文,後送式古堂裝裱。
1982 -
相關展覽
 
1982.1.25
春節期間於國家畫廊開幕首展,並由教育部長朱匯森頒發繪製畫家,張穀年、李奇茂、羅芳、范伯洪、蘇峯男、羅振賢、蔡友等七人榮譽紀念章暨證書。
 
1982.4.18
參加高雄市第三屆文藝季活動,於高雄市中正文化中心展出,並邀6位主繪畫家前往高雄公開揮毫示範,有俾推展社教。
 
1982.6
寶島長春圖卷畫家獲頌第七屆國家文藝獎
 
1982.6
參加「第18屆亞細亞現代美術展」,於東京上野之森美術館、東京都美術館展出,俾利中日文化交流。
 
1982.8
參加「中韓現代書畫展」,於漢城國立現代美術館展出。
 
1983.1
於澎湖縣立圖書館展出。
 
1983.3
於新竹展出。
 
1983.11-1984.1
於比京市府大廈展覽廳、比京魯汶大學展覽廳、烈日市國際會議中心等地展出。
 
1985.3
本館聯合香港中國文化協會於香港展出「寶島長春圖」畫展暨「全國青年書法展」。
 
1995.1
參加「巔峰臺灣巍巍高雄文化博覽會」,於高雄展出。
 
2019
預計於臺南市立美術館展出。
線上看畫